在二苯醚厂,李斌与张学琴以不凡之姿,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。李斌凭借精湛技艺驾驭设备、破解难题;张学琴则以坚定信念,于平凡岗位绽放光彩。二人并肩前行,以不懈奋斗书写精彩篇章,激励全厂员工共同迈向新征程。
匠心筑梦 智解难题
李斌是二苯醚装置的设备员。他外表普通,身材不算高大,发间已见稀疏,宽大的工装下微凸的肚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。但他有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,灵动中透着智慧,仿佛随时能迸发出绝妙的点子。
2019年8月,李斌从烧碱厂调入二苯醚装置,开启职业新阶段。对很多人而言,操作工的工作如同循环播放的老电影——巡检、记录、调整参数,日复一日,平淡无奇。但李斌却以独特的视角和积极的心态,从看似枯燥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的价值。凭着这份热忱与专注,仅三个月,他就以出色表现竞聘成为横班长。
担任横班长后,李斌展现出突出的创新思维。他手拿一张画满红圈的流程图,向大家讲解:“每个班组为下一班提前备好回酚、回氯,完成分析,准备好物料。”经他细致测算,这一调整使每台反应釜节省投料时间四十分钟。图纸上红圈旁密布测算数据,交接班的灯光下,他目光炯炯,满是对精益求精的执着、对提升效率的追求。
两年后,李斌成为设备员,迎接更大挑战。融碱槽盘管故障频发,检修需在受限空间动火作业,而槽内浓碱难以彻底清理,作业风险极高。面对难题,李斌迎难而上,花费三天时间反复摸索,最终对蒸汽盘管进行重新设计改造。改造后,设备检修次数明显减少,既提升了生产效率,更保障了员工安全。
随后,强制加热器内漏问题接踵而来。李斌利用值班时间,迅速组织人员精准排查,锁定故障设备。次日一早,他带着详细数据走进办公室,眼中闪着自信的光芒:“在没有备用设备的情况下,我想出了可持续生产的方案。”他的方案成功实施,保障了氯化钾装置正常运行,为分厂避免了非计划停产。
分厂领导称赞:“李斌这双眼睛,能看透设备的心思。”这是对他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的高度肯定。李斌听了,只是挠挠稀疏的头发,憨厚一笑,又转身琢磨起真空泵。此刻,他眼中的光芒比润滑油更亮,那是源于对技术的热爱、对破解难题的渴望。
如今,李斌的肚腩略小了些,发际又后退几分,但那双眼睛依旧乌亮有神,充满活力与智慧。他在二苯醚装置的岗位上,以匠心和智慧继续书写精彩。
坚守中控台 绽放担当光
张学琴2024年加入二苯醚厂八羟基喹啉装置,成为一名中控工。她用执着与坚守,诠释着中控工的责任与担当,写下了一段动人的成长历程。
初到中控室,张学琴面临巨大挑战。今年5月中旬,笔者走进中控室时,见她紧盯着DCS画面,眼神专注而坚定,仿佛整个世界都凝聚在那方屏幕之上。长时间高度集中令她略显疲惫,旁人劝她休息片刻,她却坚定摇头:“不行,我怕错漏数据、开错阀门。”直到同事进来交接,她才松了口气,一边拭去手心的汗,一边道出心中忐忑:“新操作界面、复杂的工艺参数,总担心错过关键数据波动,影响装置稳定。看到屏幕上陌生的参数跳动,听到现场对讲机的呼喊,心里还是会慌。”她小心翼翼又紧张的神情,令人感受到她承受的压力。
面对新工艺带来的挑战,笔者曾安慰她:“新工艺都这样,别给自己太大压力,认真负责就好,别绷得太紧。”她默默点头,眼中虽有一丝迷茫,却更多是坚定。这份坚定,源于对工作的敬畏,对责任的深刻认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张学琴的努力逐渐收获回报。前段日子,因氮气流量问题,笔者再访中控室,正逢她当班。此时的她与初来时判若两人,镇定自若地调节参数,操作熟练精准。笔者打趣道:“张姐,这是出师了。”她微笑回应:“现在操作熟练多了,但遇到指标突然异常,还是会紧张,得赶紧翻规程、查预案,有时仍会手忙脚乱。下班后,脑子里还忍不住回放参数曲线,心总是悬着。”
从她的话语中,仍能感受到那份谨慎与敬畏。虽然熟练操作,但突发状况带来的紧张并未完全消退。这并非能力不足,而是一名优秀中控工高度负责的体现。她深知,每一个数据、每一项操作都事关生产稳定与安全,不容丝毫马虎。
笔者鼓励她:“这只是时间问题,有一天你一定会感受到成长的喜悦。”这不仅是一句安慰,更是对她未来的信心。因为在中控岗位上,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阶梯,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能力的飞跃。
走出中控室,笔者心绪难平。作为一名曾经的中控工,我深知这个岗位的酸甜苦辣:面对新工艺时的压力与挫折,在摸索中逐渐建立的熟悉感,以及随经验积累而愈发清晰的担当。每一位中控工,都是生产的守护者。他们紧盯屏幕上每一个数据,聆听现场每一声呼喊,以专业和专注保障生产顺利进行,守护企业安全底线。
李斌和张学琴的故事,是华御众多岗位员工的缩影。他们平凡,却因坚守与担当而伟大。未来,他们必将持续践行“坚韧、奉献、创新、协作”的华御精神,在生产征程中砥砺前行,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